找到相关内容137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(2)

    这个本质境界以自在作用力故有色可现亦不限于色,色法的现象世界亦是真如起用时的随顺境界,但真如不是一个虚空的现象世界,如来藏是使一切现象世界依染法现起又依净法消灭的心识主体,是众生心意识活动的场域,本身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467298.html
  • 三论宗简介

    。心神犹真不空,是第一义。若神复空,教何所施?谁修道?谁隔凡成圣?故知神不空。”故知幻化宗但空色法,不空心法;只空俗谛,不空真谛。此宗认为心神亦空,便无人修道,无人证果。这与般若“了知一切法如幻,佛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267617.html
  • 僧尼受戒制度古今谈

    相部法砺依据《成实论》认为:戒体为非色非心;东塔怀素依据《俱舍论》认为,戒体为色法(无表色),道宣律师则一方面因袭相部之非色非心无作戒体;另一方面,把《四分律》看作“分通大乘”,以生长于阿赖耶识中的善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567641.html
  • 十八空义解释

    法实者,何以故。若有乃至一法实者,是法应有若有为若无为。若是有为,有为空中已破,若是无为,无为空中亦破。如是世间、出世间,若世间内空、外空、内外空、大空已破,若出世间第一义空已破、色法无色法、有漏无漏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2167784.html
  • 王恩洋: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

    即一切事。共相即一切理。即依自相,立心心所及与色法。依彼共相,立无为法。不相应行诸法分位,虽有为摄,亦共相摄,生住异灭因果等相通诸法故。自相者、相局自体,不共余法。如色相非心,心相非色。又色蕴中色相非...有心法、色法、根法、有识、有受、有想、有行、有贪、有嗔、有痴、有信、有惭、有愧、有精进、有不相应行,有无为。如是一切相无量故,法亦无量。依于诸法假立诸我、则有佛授天授、项羽刘邦、饿鬼旁生、预流一来、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667812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探索

    。(三)色法,所变唯识。(四)心不相应行法,分位唯识。(五)无为法,实性唯识。一切法中皆唯有识,识为至尊,为最殊胜。八个识中,前七名转识,第八名本识。转识的种子亦须本识摄持,转识的生起必须依托本识,以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268107.html
  • 隋唐佛教史及汉传佛教大乘八宗

    、唯识圆教(说唯识教义的大乘深教)。制教为制戒之教,诸律所诠,由对戒体的看法分为三宗,即:实法宗(有部以戒体为色法)、假名宗(成实论以戒体为非色非心)、圆教宗(据唯识宗教义以戒体为心法)。道宣称该律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668248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2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见等见道断。又信行之人先修后见,名渐次断。法行之人先见后修,名顿断。虽诸烦恼皆有相分,而所仗质或有或无,名缘有事无事烦恼。无事,谓有名无实,如不相应法是也。有事,谓有名有实,如色法是也。  四随烦恼 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468370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1)

    迈向解脱的预流。㈠名色正智  正见,不仅使我们明辨出什么是色法(物质),什么是名法(精神),还使我们明了众生皆由精神舆物质的组合,而非他物(我人、灵魂等)的组合。在这阶段,修习者已有了内观智慧。依照...

    泰·苏哇诺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668383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六)

    二十九有。  3.无色界:指无有色法之处(或说尚存微细色法之处),即四无色天。因无有形相,唯精神心识存在,而称为无色界。无色界有四种存在境界,包括:炑空处有,炖识处有,炂不用处有,炚非想非非想处有。  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8.html